在全球快消行业,宝洁不仅以旗下众多知名品牌著称,更以培养和输出大量顶尖管理人才而闻名。这家拥有近200年历史的公司,被誉为快消界的“黄埔军校”,其培养的高管遍布各行各业,从美妆巨头到科技公司,从奢侈品集团到创业企业,几乎无处不在。
今年以来,全球美妆行业迎来一波猛烈的“换帅潮”,联合利华、科赴、雅诗兰黛等头部企业纷纷发生重要人事变动。在这一背景下,那些从宝洁离开的高管们的去向尤为引人关注。
01宝洁系高管的美妆行业新征程
在近期美妆行业的人事变动中,前宝洁专业美容部门CEO Colin Walsh的动向颇具代表性。今年8月卸任离开宝洁后,Walsh很快确定了其“新东家”——被誉为美妆界“supreme”的Glossier,并于10月6日正式接任首席执行官一职。
回顾Walsh的职业履历,可谓是一份典型的美妆行业高管成长路径。他在欧莱雅集团任职的13年间从产品经理成长为欧莱雅美国总经理,之后担任高端护发品牌Ouai近5年的首席执行官,不仅推动品牌发展,还主导了宝洁对该品牌的收购进程。在宝洁专业美容部门担任首席执行官的两年间,他积累了丰富的高端美妆管理与战略经验,这为其执掌Glossier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Glossier作为专注千禧一代和Z世代的互联网美妆品牌,近些年屡屡受挫,过去一年中经历了多名高管离职。品牌亟需一位合适的领导人带领其进入新阶段,而Walsh拥有深厚的行业背景和多次领导转型的经历,无疑是理想人选。Glossier创始人Emily Weiss认为:“Colin是美容领域最优秀的首席执行官之一,他在建立和培育品牌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。”
除了Walsh,宝洁还为美妆行业输送了众多高端人才。联合利华前任CEO Paul Polman曾在宝洁任职26年,成为联合利华历史上第一位从外部招聘的CEO。
宝洁系人才的职业轨迹并不局限于美妆行业,而是广泛覆盖至音乐、科技设备、奢侈品服装等各个领域,展现出卓越的商业思维和综合管理能力。这种跨界成功的现象,体现了宝洁人才培养体系的全面性和适应性。
Armin Zerza在宝洁拥有超过二十年的资深经历,离开后跨界加盟华纳音乐,担任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。Hanneke Faber的职业生涯更为典型,她在宝洁历任多个国际高层领导岗位,包括副总裁兼全球潘婷、海飞丝和植感哲学总经理,以及美容护理副总裁兼总经理。2023年12月,她离开宝洁后迎来新的职业生涯,出任全球知名云周边设备供应商罗技首席执行官。
奢侈品行业同样不乏宝洁系高管的身影。在宝洁工作了28年的Patrice Louvet,先后担任知名品牌业务部门总裁和集团总裁要职,负责旗下包括Hugo Boss在内的23个品牌组合。2017年,他跳槽到美国奢侈品服装集团Ralph Lauren担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,成功将宝洁的管理经验应用于时尚领域。
这些跨界案例表明,宝洁培养的高管具备极强的行业适应性与综合管理能力。他们能够将快消行业的精细化运营、品牌管理和市场洞察等核心能力,成功迁移到截然不同的商业领域,成为多家知名企业信赖的掌舵者。这种跨界流动性,也反映出宝洁人才培养体系的独特价值和广泛认可度。
在中国市场,宝洁同样培养了大量行业精英,但这些人才的职业路径展现出与国外同行不同的特点。除了像国外一样担任大型企业CEO外,中国的“宝洁人”中还有不少选择了创业道路,涌现出一批成功的新锐品牌创始人。
在职业经理人方面,宝洁为中国本土企业输送了大量高端管理人才。现任蒙牛乳业总经理的王斌、李宁曾经的CFO钟奕祺都来自宝洁。美妆行业尤为显著,珀莱雅的重要职位由曾任职宝洁高管的黄虎与孙培文担任,上海家化的CEO林小海同样在宝洁积累了多年的资深管理经验。这些人才的流动为中国企业注入了国际化的视野与实战智慧。
更具中国特色的是宝洁系创业者的崛起。溪木源、完美日记、HFP和Usmile等知名新锐品牌的创始人,均有着宝洁工作经历。这些创业者将在宝洁积累的系统化知识和方法论应用于中国市场,成功打造出备受年轻消费者喜爱的品牌。
宝洁系人才为何在创业领域表现突出?分析认为,这与其在宝洁培养的三大核心能力密切相关。首先是数据分析能力,宝洁不管在哪个部门工作,都要具备数据分析的能力;其次是基于数据做营销策略的能力,宝洁对消费者研究重视到近乎偏执;第三是超强执行能力,宝洁团队可以将工作分解得很细,执行到位。
熊猫资本合伙人李论认为,新一波创业者中,以宝洁系为代表的接受过系统化培训、并拥有互联网能力的精英,是一群最好的创业者。这种结合了传统快消巨头系统化思维和互联网敏捷性的特质,使宝洁系创业者在中国市场表现出独特的竞争优势。
04写在最后
宝洁能够持续输出高端管理人才的原因,可归功于其独特的人才培养体系和管理理念。宝洁内部管理者几乎从不依赖外部招募,90%以上的员工都是校招的应届生培养起来的。在宝洁历史上,除了创始人家族成员外的12个CEO,全都是由内部培养、晋升而来。这种“内部培养”的理念确保了企业文化和管理方法的一致性传承。
宝洁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中国企业产生了深远影响。原珀莱雅联合创始人方玉友曾表示,珀莱雅采用的矩阵型组织就参考了宝洁;上美股份CEO吕义雄在2023年更新多条组织文化,背后就结合了对宝洁、欧莱雅等美妆巨头的经验总结。这种知识的外溢和传播,扩大了宝洁在行业中的影响力。
宝洁系人才的流动与成长,为行业提供了重要启示。真正有价值的人才培养,不是为企业自身“囤积”力量,而是为整个行业培育能够应对变化、创造价值的核心力量。随着商业环境不断变化,宝洁的人才理念和培养体系将继续接受考验,而那些从宝洁走出的高管们,也将继续带着“宝洁基因”,在各行各业续写新的成功故事。
免责声明:本网站所发文章内容仅供学习、交流,并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!素材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!
王飞说销售
新华章营销客服